满月酒吉日的选择:
1、时间在满月前后。
2、是个双休日或者节假日,便于亲戚朋友都有时间。
3、查询老黄历中的好日子。
4、地区不同,风俗也不一样,有的就是9天、12天、满月或者百日当天,有的是选个双日子等也无可厚非。以下是部分地区的满月酒设宴时间:
三朝:宝宝出生的第三天办满月酒,因为“三”在部分地区寓意着吉祥尊荣。
十二朝:古时候,十二表示圆满、,“十二朝”满月酒寓意着新生儿未来一帆风顺。
偷满月:为避凶相,有的家庭在宝宝不足一个月就会设宴款待,即为“偷满月”。
双满月:考虑到产后一个月宝宝和妈妈身体情况都较差,不宜出席宴会,一般会选择在宝宝出生两个月后再摆酒。
办满月酒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事项
1、不点烤乳猪
乳猪是未成年的猪,就是猪宝宝,满月酒吃猪宝宝意头不好。
2、不说不吉利的话
满月酒是为了祝福小孩子未来一切顺利而设的宴席,一般在这一天很忌讳说“死”、“生病”之类不吉利的话题。
3、注意保暖
宴会厅夏天会很凉快,冬天则会很暖和,所以宝宝从这样的房间出来之前一定要给宝宝增减衣服,以防受凉感冒。
4、尽量带宝宝到宽敞通风的地方
宴会上人多,空气不流通,对新生儿来说并不是一个很好的地方,所以尽量带宝宝到宽敞通风的地方。
一声啼,诞龙子,全家欢,笑颜延。一个月后的弥月之宴将宣告婴儿满月啦。为了使宝宝更加健康成长,弥月庆典日期并非为孩子刚好满月之日,一般由孩子祖父母专门请人根据孩子的生辰八字挑选良辰吉日,祭拜祖先及宴请宾客。在我们客家(福建闽西)小孩满月礼是非常隆重的,接下来为大家咱们福建客家如何“做满月”。
弥月礼俗最重要的有三件事:
祭拜祖先:
在满月日,准备三牲(猪肉,鱼,鸡)等丰盛祭品祭拜祖先,并将孩子的生辰八字及姓名告知祖先,求取庇佑。
外家礼赠答:
满月之前,婴儿的外婆家,客家人称娘家为“外家”会送礼物给外孙,称为送『头尾』。所谓『头尾』,就是礼物需涵盖婴儿『从头到尾』的用品,通常包括帽子、衣服(和尚服、肚兜、背带等)、鞋袜和被子(通常为绒被一条可当被子也可作为背孩子时的遮挡物,多为红色喜庆之色;另有一条单被,通常为两层双层棉布的被子,上面印着龙凤图案寓意为龙子凤雏。)
饰物一般为银饰:银镯一对,长命锁一条或银项圈一只。旧时逢告知外孙出生,外婆家便去首饰店挑选银器,请银匠制成银镯。每只银镯上各有两根银条坠有“冬瓜”和“方块”,柄长约五公分。银坠约莫大人指甲盖大小,有一方一圆,寓意有方有圆,人生圆满。手镯上会系上红绳,辟邪之用。
银器有降火良性,逢孩子上火不能喝凉茶或者闲暇时可让婴儿舔舐“冬瓜”和“方块”降火,长柄可由婴儿握住。通常,以“冬瓜”为主,因为婴儿无牙,舔舐不会伤牙床。
如今,银匠已经比较少见,首饰店中银饰也是款式多样,琳琅满目。现在赠送给婴儿多为银珠手链和银珠项链加长命锁。寓意长命百岁,健康平安,聪明伶俐。
亲朋好友报喜讯:
满月当天早上,会听到“鹞婆飞得高,明年做阿哥!鹞婆飞得低,明年招老弟!”一位老人戴着一顶破斗笠抱着刚满月的孙儿,绕着池塘,一边快步走着,一边大声喊。这个老人,是孩子的祖母,或是村里福寿双全的老妇人。身后,跟着一群好奇的小孩,比划着雄鹰展翅的姿势,争先恐后跟着喊:“鹞婆!鹞婆!”,也害怕老鹰突然飞下把孩子叼走。一方面是欢迎新的小生命到来,另一方面也想看看老鹰的样子。沿着池塘边走两圈,会看到真的有一只雄鹰在天空盘旋着直到他们离开。小孩们也可以得到婴儿家分送的鹞婆粄。
满月小猪拉干粪怎么办
在客家话里,“鹞婆”指的是英勇善战的老鹰,也是孩子们的守护神。祝愿婴儿从此身强体壮,像老鹰一样在天空展翅高飞,鹏程万里。在过去,做鹞婆是指针对于男婴,如是女婴则没有这个仪式。
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,当然也有特殊的食品——一种加了红糖的甜粄,名曰“鹞婆粄”。鹞婆粄的主要原料为粳米粉、红糖和橘皮。制作鹞婆粄时,在米粉里放入适量的煮开的红糖水,搅拌均匀,揉成一个个小团,再用中间有一个“福”字的圆形木头模压做成圆饼状,放入锅内蒸熟。
粄是客家的一种小吃,过去条件不好是作为主食。粄的原料为粳米,磨成粉。做粄也不是每个人都会做的,通常是请人做,一个村会有一个手艺人。粄出锅后便可从粄的甜度,韧性,,色泽,口感都能看出这个手艺让手艺如何。
做好的鹞婆粄是饼状的,红褐色,带有一丝丝橘皮的黄色。掌心大小,中间印着大大“福”字,如果橘皮刚好落在“福”字上那可是大吉。象征新生儿带福而来,一生红红顺顺,圆满甜蜜,福星高照,吉祥如意。
婴儿满月前一天,做父母的会给同楼同族的每一户人家分送九个“鹞婆粄”,寓意长长久久。满月当天,喊过“鹞婆”后,主人家便向邻居大人小孩分发鹞婆粄,以示喜庆。因为客家人做喜事喜欢双数,所以只分双数不分单数。
弥月之宴:
弥月之宴前孩子穿上外婆送的红肚兜,挂上长命锁,压上红包,意味着“驱邪”,让宝宝健康成长。外婆一边穿戴一边会说吉利话,期待孩子健康成长。
客家人为新生儿做满月进食用的有一双筷子;一小壶米酒(红色酒壶装好)、一小酒杯(可先倒上酒);一块猪肉(用开水烫熟);一只雄鸡(开水烫熟,鸡翅盘好,鸡嘴衔着其中一只鸡翅);一尾鲤鱼拦腰圈上两指宽的红纸。将这三牲同置于木制红漆托盘中。
至宴席的首位将用品摆放好,请出新生儿外祖父或外曾祖父,为弥月儿举行仪式。人至,双手接过新生儿抱入怀中,大声喊道:“一手过一手,活到一百九十九。”接着问新取的名字,爷爷答后,人接着呼出新生儿名字,并面向厅口高声赞曰:“好名,呼之大吉。”
而后回到用品前的位置,边坐边说:“根基稳固,稳如泰山!”坐下后说:“坐在前排,位居中央!”接下来每做一个动作,就说一句好话。
随后人边做动作边说:“饮酒(用筷子头沾一下杯中酒,碰一下小儿嘴唇),天长地久。食鸡头,鹤立鸡群,头头;食鸡,后来居上。食鱼,鲤跳龙门,跃浪三千。食猪肉,诸事胜意,五福俱全。”说是吃,其实是用筷子点一下三牲和酒碰一下小孩嘴唇。食猪肉、鱼、鸡寓意陆、海、空,天、地、人,国泰民安。待盘中所有食物蘸遍讲完,放回筷子,拿一个红包放在婴儿身上说:“腰缠万贯,财宝归身。”说完站起,双手将小孩交还给婴儿祖父,说“衣锦还乡,亲族争光。”
婴儿祖父接过小孙儿谢过人,请当席客人食淡酒一杯,众亲人(外婆家的亲人)起身掏出见面礼放在小孩身上,祝愿孩子健康成长,富贵长久。等这些仪式做完,大家才开始喝酒吃菜。待宴席进行到一半,婴儿祖父偕婴儿父亲到各席位敬酒感谢各位宾客的到来。
在过去,弥月之宴只是对生了男婴才举办,随着现代观念的更改,女孩也同样有做满月。虽然每个地方对弥月的表达形式不一,的形式也有所差别,但是大家的共同心愿的一致的,就是祈愿新生儿健康快乐地成长。
满月,又称“弥月之喜”,是婴儿出生后一个月,民间认为婴儿出生后存活一个月就是过了一个难关,为了孩子度过难关,通常会举行满月礼仪式,祝愿婴儿健康成长。
不同的地方根据当地的风俗传统,给宝宝做满月也有不同的仪式,咱们一起来看看这些习俗吧~
1、满月酒
满月酒是最为常见的习俗,很多地方都会给宝宝办满月酒,招待亲朋好友,有的满月酒上会吃“圆子”,寓意宝宝将来“中状元”;也有的会吃“喜面”寓意宝宝“长命百岁”。
2、送红蛋
吃完满月酒后,主家会给宾客送红蛋和红长生果(花生),不仅是宾客,满月酒当天或第二天家里还要向街坊邻里分送红蛋、“红长生果”和“长寿面”,和众人分享喜悦。
3、挂钱
吃过满月酒,母亲要抱着婴儿回娘家,离家时鼻尖点黑点,回家时鼻尖点白点,外婆要给红包,称“挂钱”,表示将钱挂在身上,寓意一生富贵。
4、剃胎毛
剃胎毛也是比较常见的满月习俗,民间认为剃胎毛会给孩子带来福气,以后的头发也会长的比较茂密乌黑,所以会特意去挑选黄道吉日,找德高望重的长辈,给宝宝剃胎毛。
“剃满月头”是不能把婴儿的头发全部剃光,会在头顶前部中央留一小块“聪明发”,在后脑留一绺“撑根发”,寓意孩子聪明伶俐,扎根长寿。有的还会把刚剃下的头发,做成胎毛笔,或者是将胎发搓成小辫子,用红绸布包起来。
有的地方是女方的娘家人为孩子剪胎发,叫“铰头”,还有“一铰金,二铰银,三铰骡马一大群”的说法,并象征性地铰耳、目、口、鼻及手脚尖,意在婴儿长大后耳聪目明嘴不馋,手脚干净作“完人”。
5、请送庚
某些地区会在满月前挑选黄道吉日,届时新生儿外家送婴孩衣服、襁褓,还有银项圈、天官牌、八卦图、脚环、手镯等避邪金银饰品,意在锁住小孩,不让受灾受难,永保长命,这种仪式叫“请送庚”。
6、挂旗
山西某些地区,孩子过满月时,互相有亲戚关系的人会联合起来,给过满月的主家买好三百尺的布料,再把各家买好的小孩衣服,比如上衣、裤子,用别针或是用线简单地缝在上面,到过满月时,把这块别好的布料连同上面的衣服带到过满月的人家,作为礼物,挂在院子上方,表示。
7、转娃娃
满月这天,有些地方会把婴儿的眉心和脸蛋染红,用小被子包严实,再在小儿怀中放根葱和蒜,由家族中辈份的老人抱出大门,在村中转一圈,表示婴儿已经见了天日,父母可以抱着婴儿出门走亲串友了。
8、开腥礼
有的地方满月当日主家会准备鸡、鱼、蛋三牲,妈妈抱着宝宝跪拜“公婆神”,祭拜完之后,妈妈用筷子夹一点点鱼肉给婴儿舐一下。
9、出窝
孩子满月以后,外婆家还要接外孙和自己的女儿回娘家,称为“出窝”,有的地方叫“走月满”。
不管是什么习俗,其实都是家人和亲朋对宝宝美好的祝愿,不过爸爸妈妈切记要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量力而行,毕竟宝宝也才一个月大,身体还很脆弱,不要影响了宝宝的正常休息。
本文由网友投稿于2018-06-27 21:49:27发表在本站,未经允许,禁止转载,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,不能盲信。版权说明:以上内容若有侵权请联系:diytougao@qq.com 处理。
本文链接: https://www.hengyinshebei.com/xue/0de5623bc543a29c.html